(原标题:董事王芳入司十年未获股权!惠尔顿业绩亏损致薪酬下调、激励缺位)
惠尔顿董事王芳的离职,或折射出公司深层次的治理挑战。尽管公司试图通过市场扩张扭转颓势,但营收增长乏力、净利润亏损扩大,加之核心团队激励不足,未来发展仍面临考验。此次高管变动与章程修订能否成为其转型契机,需关注其后续战略落地的实际成效。
8月5日,惠尔顿(874244.NQ)发布公告称,因原董事王芳辞去职务,公司董事会提名方咏梅女士为新任董事候选人。
此外,公司拟对现行公司章程进行修订,修订内容涉及多个条款。根据修订对照表显示,本次修改主要集中在公司治理相关条款,其中对股东会的职责权限等内容进行了多处调整和完善。本次章程修订也特别明确了法定代表人任职相关条款,规定担任法定代表人的董事在辞任董事职务时,其法定代表人职务将自动解除等。
图片来源:惠尔顿公司公告
近期卸任销售副总,任职十年未获股权激励
简历显示,王芳,女,1982年8月出生,2004年6月取得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戒毒康复专业大专学历。她于2004年7月至2007年2月期间从事自由职业,随后于2007年3月加入宁波一诺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担任财务部长,任职至2012年3月。2012年3月,王芳女士加入惠尔顿,先后担任财务总监至2019年3月,之后转任国内营销副总经理至2025年4月。自2018年9月起,她一直担任公司董事职务至今。
注:以上人物系惠尔顿原董事王芳
值得注意的是,惠尔顿在今年4月28日曾发布人事调整公告,王芳自2025年4月25日起不再担任公司副总经理职务。公告显示,王芳女士在任职期间未持有公司任何股份,持股比例为0%。
尽管王芳女士在公司任职超过10年,但并未获得任何股权激励。根据公司2024年年报披露的数据,目前公司董监高团队合计持有无限售条件股份14.67万股,占总股本的0.33%;持有有限售条件股份44.01万股,占总股本的1.0%。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核心员工目前均未持有公司股份。
图片来源:惠尔顿2024年报
资料显示,早在2019年,王芳在担任惠尔顿销售总监期间接受采访时强调,公司的战略重心依次为:产品研发优先,团队建设次之,品牌建设与渠道推广居后。
这一战略导向在公司的专利数据中得到印证。天眼查信息显示,截至8月5日,惠尔顿累计拥有231项专利,其中2019-2021年专利申请数量呈现显著增长态势,最大达到43项。然而,2022年起专利数量增长有所放缓,具体表现为2022年27项、2023年10项,2024年21项,这也说明公司研发投入力度的阶段性调整。
图片来源:天眼查
业绩出现亏损,职工薪酬缩水
公开资料显示,惠尔顿自2003年成立以来,始终专注于汽车儿童安全座椅领域,至今已有15年的专业积累。按照中国证监会行业划分标准,该公司被归类为制造业(C类)下的C36汽车制造业。
惠尔顿的销售业务主要分为内销、外销和品牌出海三大板块,分别由国内部、国际部和海外品牌战略部负责管理。在国际业务方面,公司主要依靠ODM贴牌和自主品牌两种模式开展出口业务。
从发展历程来看,公司2013年前以出口业务为主,2014年才开始拓展国内市场。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国内儿童安全座椅市场竞争激烈、外来品牌泛滥的市场环境下,惠尔顿虽然打出“欧美更欢迎的中国安全座椅”的差异化定位,但其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仍有待提升。
财务表现来看,惠尔顿近年来的财务表现呈现出“增收不增利”的疲软态势。从营收端来看,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67亿元,虽较2023年有所增长,但增速已明显放缓。更值得关注的是,公司营收增长缺乏持续性,历史数据来看,其2019年曾出现负增长,2021年甚至未披露增速数据。
利润端的波动更为剧烈,2019-2024年间,公司归母净利润呈现“过山车”式走势。从2019年的1071万元攀升至2020年的1883万元后急转直下,2021年降至1188万元,2022年虽回升至1720万元,但2024年却大幅亏损759.6万元。特别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和2024年净利润同比分别下滑36.9%和144.15%,盈利能力持续减弱的趋势明显。
图片来源:同花顺
与此同时,惠尔顿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3133.14万元,较上年同期大幅下滑219.29%。虽然公司通过增加销售费用试图刺激业绩增长,但收效甚微,营收增速依然缓慢,反映出投入与产出不匹配。这种以牺牲利润为代价的扩张策略,不仅导致现金流持续承压,更凸显出公司在成本管控和经营效率方面的失衡。
这种经营现状也直接影响了员工薪酬待遇,2024年末公司应付职工薪酬降至400.58万元,较2023年同期的610.19万元大幅缩减34.35%。公司在年报中坦承,由于盈利状况不佳,当年计提奖金较上年减少219万元。
惠尔顿董事王芳的离职,或折射出公司深层次的治理挑战。尽管公司试图通过市场扩张扭转颓势,但营收增长乏力、净利润亏损扩大,加之核心团队激励不足,未来发展仍面临考验。此次高管变动与章程修订能否成为其转型契机,需关注其后续战略落地的实际成效。
作者 | 沈言
编辑 | 吴雪
1
2
3
NEWS
NEWS TODAY
最专业的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