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国庆长假已至,你是否已准备好奔赴山海、畅游四方?重医附二院特别推出“健康出行指南”系列策划,从东南西北不同地域的地域特点出发,为你定制贴心的健康防护贴士。
\n夏季以来,在重医附二院急诊科,医生们经常处理这样的案例:游客在溯溪时不慎滑倒,脚踝扭伤、皮肤擦伤甚至导致小腿骨折……这类因溯溪造成的损伤日均接诊就超过10例,如何才能在享受自然野趣的同时保障自身安全?国庆长假,前往南部雨林旅游的你,一定要收好重医附二院急救部这份健康出行指南。
\n为何雨林溯溪更易受伤?
\n南部雨林溪谷环境独特,暗藏两大风险:
\n1.湿滑地形。
\n溪床石头被雨水长期浸泡后布满青苔,极易打滑,一脚踩空就可能扭伤脚踝或撞上暗石,造成开放性擦伤;
\n2.环境污染与天气突变。
\n雨林中腐叶堆积、污水存留,细菌较多,伤口若未及时处理,可能在1-2天内红肿化脓,引发感染。
\n3.暴雨可能导致溪水暴涨,增加溺水或碰撞风险。
\n受伤不慌乱,四步急救要记牢
\n1.擦伤处理:清洗→消毒→保护
\n立即用溪流上游干净水冲洗伤口,去除泥沙杂物;用碘伏棉片从伤口中心向外打圈消毒;浅表伤口贴防水创可贴,出血较多则用无菌纱布按压5–10分钟止血,再以绷带包扎。
\n2.扭伤处理:制动→冷敷→抬高
\n扭伤后立即停止活动,坐在干燥岩石上,用冷水或溪水冷敷伤处15分钟(避免冰块直贴皮肤)。再用弹性绷带从脚踝下方螺旋向上包扎,松紧以能伸入一根手指为宜。抬高受伤肢体,减少肿胀,切勿负重行走。
\n3.遇险求救:有信号打电话,无信号发信号
\n若手机有信号,应第一时间拨打救援电话,清晰说明所在位置与伤情;若无信号,应往高处移动,利用鲜艳衣物等发出求救信号,等待期间做好基本伤处护理。
\n4.药品准备:驱蚊+退热+抗过敏
\n建议携带含20%避蚊胺的驱蚊液,每3小时在脚踝、颈部等部位补涂。同时备好解热镇痛药和抗过敏药,以应对发热或虫咬过敏等症状。
\n脱离环境后,及时就医是关键
\n雨林环境有限,自救只是第一步。返回后应尽快到医院检查。医生会根据伤口情况决定是否需清创缝合,并注射破伤风疫苗;扭伤患者需通过X光排除骨折,急性期应制动休息、持续冷敷。如出现红肿加剧或活动受限,务必复诊!
\n重医附二院急救部提醒,请勿盲目跟风“网红打卡点”,建议提前规划路线、穿戴防滑鞋裤、携带急救物品。雨林探险,安全才能尽兴!
\n(资讯)
\n原标题:宽仁医“声”守护健康丨雨林探险牢记4点,跌倒擦伤不慌乱!
最专业的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