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简介:博士研究生导师,房定亚教授学术继承人,国家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从事中医风湿病临床、科研、教学工作 30 余年。主持完成国家级省部级课题6项,参与各级课题 20 余项,发表学术论文 70余篇,主编或编写医学专著10部。获“一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配方组成”及“一种治疗干燥综合征的配方组成”2项国家发明专利。协助导师研发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国家中药新药“金藤清痹颗粒”兼任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风湿病分会会长、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药食同源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医免疫疾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等职。
专家擅长:风湿性免疫疾病(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痛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骨关节炎)、结节类疾病(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结节性红斑),心律失常,慢性胃炎、胃食管反流,萎缩性胃炎,糖尿病、高血压,肾小球肾炎,肾功能不全等内科疑难病症。
出诊时间:周六下午
痛风是一种嘌呤代谢失调所致的疾病,临床特点是血尿酸升高。患者体内过量的尿酸结成晶体,沉积在关节内,引起局部剧痛。通常以大拇趾出现发热红肿为首发症状,随即出现明显疼痛,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严重时会累及膝、腕及踝关节,造成关节畸形僵硬。尿酸由细胞核内的嘌呤分解而成,是体内新陈代谢的产物。体内三分之二的尿酸由肾脏排出体外,三分之一由大肠排出。若体内产生的尿酸过多,未及完全排出,便会积聚成结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痛风已经是大家比较熟悉的疾病,值得重视的是,痛风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目前已经与“三高”齐名,并称“四高”。一般情况下痛风来得快,去得也比较快,但是临床上也存在痛风发作后持续不缓解的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慢性痛风可以导致肾结石、痛风性肾病等。
中医怎么认识痛风?
中医认识疾病的模式与西医不同。《万病回春》提出:“一切痛风,肢节痛者,痛属火,肿属湿”,痛风急性期的红肿热痛源于湿热二邪。《黄帝内经》言:“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年老体虚或饮食不节导致脾失健运,脾胃升清降浊失司、水谷精微不化而湿浊内生,流注关节、阻于血脉而痛。同时,本案患者病程缠绵,反复发作,正气不足,易感外邪,内外合邪,故卒然而痛。正如朱丹溪《格致余论·痛风》曰:“热血得寒,污浊凝涩,所以作痛”,《类证治裁》云:“初因风寒湿邪郁痹阴分,久则化热攻痛”,邪气痹久化热,酿生浊毒,湿热浊毒是痛风急性期不容忽视的病理因素,是造成关节肿胀难忍、疾病缠绵反复的主要原因。因此,痛风性关节炎以湿热浊毒积聚关节为标,以脾虚失运、湿浊内生为本。处于急性发作期的痛风患者,当以治标为要。待关节之浊毒清除,此时患者血尿酸值或可仍位于较高水平,但关节局部已无明显症状,提示疾病进入缓解期,病机为湿浊之邪流于血脉,此时再以健运脾胃,化浊利湿为法,兼顾扶正祛邪。以上从“湿热浊毒积于关节”和“脾虚生痰,湿浊流注血脉”角度阐释痛风急性发作期和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因此,治疗上首先迅速控制痛风急性发作,然后扶正祛邪,清理浊邪,防止复发。
根据以上理论,西苑医院风湿科主任医师寇秋爱在多年临床工作中总结出治疗痛风急性发作的有效方剂,从“浊毒”论治,以清热解毒,泄浊利湿为法,以四妙勇安汤加减形成自拟方。方用金银花、海金沙为君药。金银花,《名医别录》谓其“主治寒热、身肿”,《本经逢原》也谓其能“解毒去脓, 泻中有补”,配玄参、丹皮、当归清热活血祛瘀;海金沙利湿祛浊,《本草纲目》谓其“治湿热肿满”,辅以金钱草清热利湿,活血祛瘀,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有很好的降低血尿酸功效;生薏苡、土茯苓、土大黄消肿排脓,其中土茯苓、土大黄亦能通利关节;滑石、车前草、赤小豆利尿清热除湿,加强利尿之功,给湿热浊邪以出路;同时顾护脾胃防寒凉伤正,佐党参、葛根健脾益胃,升清降浊,扶正祛邪。
结 语
在这里,除了痛风疾病常规的注意事项外,从中医角度以保护脾胃的运化功能为原则,还要特别提醒痛风患者注意以下几点:除了忌酒、海鲜和内脏,还要忌冰镇的饮食;要适当进食肉食,一日三餐正常主食,保证健康的运化功能;不建议强迫性大量饮水。
注:本文仅为信息分享,不能替代专业医疗就诊诊断、治疗及建议。如有健康问题,请及时就医。责任编辑:韩璐(EN053)
最专业的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